嗨,宝宝们好呀。在处理额纹时,通常会采用BoNT靶向额肌的方式,但是额肌也是相对难处理的区域之一,因为额肌和邻近肌肉群之间有显著的相互作用,以及变化的额肌动力学。
如果处理不好,很容易出现“飞眉”“表情冻结”等问题。而很多情况下是由于操作不当,或计划外的弥散造成的。那么一般在额纹处理中,如果操作不当会遇到哪些情况,文献中的处理建议又是如何呢?
1.前额解剖学
作者在综述中提到,眉毛的运动和位置受到多种肌肉的影响,这些肌肉可以分为两组——眉毛提升肌和眉毛抑制肌。额肌是主要的眉毛提升肌。在内侧,眉间复合肌通过降眉肌、皱眉肌
和眼轮匝肌的内侧纤维的作用使眉毛凹陷。从侧面来看,眼轮匝肌的侧纤维是主要的眉压肌。
额肌是旨在减少额纹时,肉毒毒素靶向的目标肌肉。受面神经颞支神经支配,当垂直收缩时,它的功能是提升眉毛和上眼睑——在面部表情和眼周功能中起到关键作用。
额肌起源于发际线上方的帽状腱膜,向下插入眉毛周围的软组织。它是一块薄而宽的肌肉,本身没有任何真正的骨附着;然而,它下方插入的降眉肌——降眉肌、皱眉肌和眼轮匝肌——确实有骨附着。
额肌纤维从肌肉前表面离开,穿过覆盖皱眉肌浅平面和皮下脂肪,进入前额皮肤真皮,使其起皱,并在额肌收缩时产生水平纹。
文献中的校正建议:这可以通过注射额肌来校正;然而,现有文献中没有具体的建议来解释确切的位置或剂量。基于对基础解剖学的了解和对肉毒毒素抑制肌肉收缩的理解,将少量(建议剂量范围为
1-5个单位)肉毒毒素注射到内侧额肌有助于改善这种外观。
前额过度的内侧运动
作为注射问题的转诊实践,资深作者注意到,在修饰注射时经常出现一种模式,即上前额在发际线附近过度移动。如果不治疗额内侧肌的这部分,可能会发生额内侧肌上部分的代偿性多动(图3)。尽管如前一节所述,这可能不足以导致眉内侧抬高,但当额肌收缩时,额肌这一部分的运动会导致动态皱纹隆起。
图3:额上内侧突出的多动症。
文献中的校正建议:现有文献中没有关于校正这种运动差异的具体建议。基于对基础解剖学的了解和对肉毒毒素抑制肌肉收缩的理解,作者推荐将少量(建议剂量范围为1-5个单位)肉菌毒素注射到上内侧额肌可以减少产生这些动态皱纹的肌肉收缩。
“鲸鱼尾巴”标志
当额部过度的内侧运动与额部过度的外侧运动相结合时,会导致额部活动减少的区域,类似于被额部活动过度的“海洋”所包围的鲸鱼尾状,作者称之为“鲸尾”征。这可能发生在使用排列成M形的5个点将肉毒毒素注射到额肌之后(图4)。
图4:注射模式省略了额肌的外侧和内侧部分,形成了"鲸鱼尾巴"模式(红色方框描绘了相互多动的区域;浅蓝色和深蓝色圆点分别代表眉间和额肌注射部位)。
文献中的矫正建议:这可以通过向外侧额肌和上内侧额肌注射肉毒毒素来矫正。
“逗号”纹
残留的下前额运动会导致在眉毛上方形成一条皱纹,俗称“逗号”这是由于注射位置在额肌上方太远造成的,这是为了防止眉下垂而通常进行的。传统的建议是,额肌注射点应保持在眶缘上方1.5至2cm,以避免眉下垂;然而,这会导致前额下部皱纹恶化。
文献中的纠正建议:向额下肌注射少量(1-4单位)肉毒毒素。或者zhang及其同事使用的“微肉毒毒素”技术来治疗下前额额纹,其中女性中最多2个单位,男性中最多4个单位,分布在下前额的10到20个皮内注射点上。
好啦,这就是今天的内容分享了,可以看到额纹注射时,需要考虑的点还是很多的。而且要注意由于个体差异,处理结果也是因人而异的,文献中的经验仅供参考。篇幅问题,作者总结的一些操作要点,以及推荐的注射方式我们在之后的内容中再做分享,最后记得点“在看”哦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