突击检查美妆台!
今年买了多少瓶护肤品?
每天的护肤程序要擦几层?
是成套用还是混搭护肤?
这些问题我问了周围的朋友,她们的答案真是出奇的一致:在拥有的所有护肤品中,基本上在使用的只占三分之一、甚至五分之一,其他都是各种未开封的存货;
护肤程序每次至少抹三四层,产品基本都是混搭,只有个别是成套使用的。
在护肤这件事情上,似乎很多女生都有一个疑问:付出的时间和金钱,怎么跟收获的皮肤状态完全不成正比!
其实换一个思路来看,护肤其实不用那么复杂!那种叠叠乐式的护肤,只是心理上觉得是为了皮肤好,但其实皮肤的真实需求并没有被照顾到。
而且不同产品的配方体系、功效成分也大相径庭,随意叠涂轻则功效打折、重则引起刺激敏感反应。
烟酰胺+水杨酸/果酸/高浓度VC
总体上看,烟酰胺有不错的美白效果、酸类成分基本都有剥脱角质的作用、VC具有不错的抗氧化抗老功效。
这几种看似功效没有重叠,各有各的强项,但都属于“猛药”型,单独使用其中一个都需要注意浓度和建立耐受,不然很容易造成皮肤敏感的问题。
而且果酸/VC成分PH值偏低,叠加用间隔太短会导致果酸/VC产品的PH值改变,渗透性变弱。先不说功效显著与否,但刺激皮肤是一定的,哪怕是“城墙皮”,我也是替皮肤捏把汗......
酸类成品叠加
不同的酸有不同的功效。有的具备脂溶性,更适合油痘肌。有具备水溶性干皮也能用,比如水杨酸主攻抗炎杀菌、排出黑头油脂;果酸主攻去角质、缓解毛周角化(鸡皮);杏仁酸主攻消痘祛闭口等。
但它们为什么不能叠加用呢?因为酸类都有剥脱角质的功效,随着浓度的提高刺激性增大,你以为是在改善不同的皮肤问题,其实角质已经岌岌可危了。
如果有用酸需求,果酸和水杨酸选一种用即可,等问题改善了再换另一种,不要同时叠加用酸。如果皮肤问题比较严重,确实需要用到不同的酸来缓解,
其实很多品牌都有出复合酸(在成分/浓度搭配上更科学安全),可以按照自己的护肤需求去挑,用酸同时一定要做好保湿修护。
视黄醇+高浓度VC
火得不行的“早C晚A”,也得认真评估下了!
作为经典的抗老成分,视黄醇需要皮肤建立耐受相信大家都知道了,也就是说容易造成皮肤刺激,用它得慢慢来。而高浓度得VC同样有点刺激,而且视黄醇的最佳作用PH值在5.5 - 6.5 附近,
而高浓度VC的PH值更低(产品中不作为主要成分的VC衍生物不在讨论范围),所以不推荐同时叠加使用。一定要用这两个的话,推荐的使用方法是早晚分开用,早上VC+防晒,晚上视黄醇。
胜肽+高浓度VC
胜肽跟VC都是抗老界的明星成分,很多产品中都有它们的身影。
胜肽是小分子的蛋白质,是由氨基酸组成的,因为其分子量小的特点涂抹在皮肤上很容易透过皮肤屏障被吸收,胜肽分为信号肽、神经递质抑制肽和载体肽,比如棕榈酰二肽-7、乙酰基六肽-8、六胜肽等,
对于改善动态纹理、刺激胶原新生都有不错的效果,重点是低刺激性是比较温和安全的抗老成分。
胜肽在PH值6-8时的溶解性最好,而很多高浓度VC的PH值大都低于3.5,叠加使用会影响胜肽的功效,而且大部分胜肽类产品都不便宜,这样大打折扣的叠加,用还不如分开来的有效。
功效型产品配套用
不管你的护肤需求是美白、抗老还是祛痘,自己拿不准的时候最好是挑选认可的品牌,整套使用。
这样做的好处是品牌在做整套产品研发时,会根据产品的功效、成分、刺激性来进行搭配,在保证功效的同时,也尽量降低对皮肤的刺激。
通过增加多种保湿修护的成分来提高护肤体验感,从多方面来辅助主要成分,达到功效最大化。
猛药成分+保湿修护
角质层、皮脂膜的损伤是皮肤受刺激的主要来源。但我们的皮肤有自我修护的能力,条件是给予它适当的环境。
含有氨基酸、透明质酸、神经酰胺、乳糖酸等保湿成分的产品,能快速补充细胞间脂质,提高皮肤保水力;含有B5、甘草酸二钾、酵母发酵产物等成分的产品,能有效舒缓皮肤干红不适的症状,强化皮肤屏障。
不管是酸类、视黄醇还是高浓度VC,选择任何一种“猛药型”成分的产品,一定要叠加保湿修护。
各位小伙伴在护肤上踩过什么叠叠乐的坑、或者找到了什么超好用的修护产品和方法,请在留言区分享呀~